a VERY sudden+gross surgery

(Parental Guidance Advised)

話說 本人實在太懶惰  耳環閒時只會轉下轉, 濕下水
訓覺洗澡游水 都唔會除耳環

最後發現 耳托 (i.e. the supporting roundpiece at the back of the ear) 除不下了
照鏡 點知 塊小圓片 不見了 =_=  原來比d肉食了 (i.e. 完全比肉包住左, 生埋一齊)

所以今日就去左做小手術
界開兩邊耳珠  取出耳托 (最麻煩係 耳托 already adhered to the flesh…)

result: swollen earlobes , and no more earrings
conclusion: 自己懶到出汁, 乜都唔理既後果可以好嚴重

__________
This week: watched the departed , kurosagi, and the superheroes movie..hahaha

to xg

我們自己心裡的痛苦不會因為這個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變得微不足道,
它對別人也許微不足道,對我們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絕對的,真實的,很重大,很痛。
但這些當下的痛苦或低潮,若把人生的鏡頭拉長來看,就不那麼絕對了。

所以xg,しっかりして!

(off-topic: except msn im living in a complete english-free environment now….-_- will lose my spoken english as well very soon haahaha..*touchwood*)
(off-topic 2: just found out  the etymon of  ‘karaoke’ = ‘kara’ 空 +orchestra (okesutora)
so literally it means ’empty orchestra’..hmm interesting :p)

summer reading

古人說得好,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
三十日沒好好的把文字認真咀嚼,文筆果然變得超爛
未來的歲月,大慨中文也不再重要,
但當兩文三語水準在一個月間直線下滑
(例如無聊掙扎用中或英文打日記..反正兩種也沒什麼文采可言)
就驚悟是時候看看書了
所以特地買了7本不太有趣的書 去electrify將快停滯的思緒

在10小時內完成了第一個 1/7 的 summer reading
<活著>的hardcover 的鮮紅色奪目得就如內容般悽厲諷刺,
鮮艷得不再attractive,而是一種莫名的沉重,甚至是恐怖
(所以已經將呢本書藏係書架深處 XD)
但以想不到的是,作者竟然是四十多歲的牙醫!
在近代可以勾勒出如此副威力的情節,真不簡單

現在 在讀<親愛的安德烈> ,結集作者龍應台(LP’s teacher!!) 和21歲兒子通信內容的新書
epistolary方式新鮮, 而且背景為香港及年青人, 令我不時有感同身受的共鳴

“每個人都在走自己的路,搞自己的遊戲,設定自己的對和錯的標準.一切都是少少的,個人的,我們的時代彷彿是個沒有標記的年代,連叛逆的題目都找不到,因此我們退到小小的自我

”我是一個日子過得太好的年輕人,狠狠打我幾個耳光也不為過,但是至少,我清楚看見自己的生存壯態,而且至少,我並不以我的生存壯態為榮

”既要體貼到別人的感受,又要照顧到自己的立場...可是,生命往往就被那微不足道的事情給決定了.”

”價值這東西被顛覆,被滲透,被構建,被解構,被謊言撐托得理直氣壯,是非難分的地步時,這些人,以最原始最真實的面貌存在我心裡,使我清醒,恍惚是錨,牢牢定住我的價值”

明晨續閱
btw 今日入戲院睇左”21″, 多謝koube陪同~

satoru

recalling wht ive mentioned in my HKU essay…
I plan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campus opportunities, and allow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experience to lead me on my future paths—to the goal as the leader of tomorrow.

又被書中一句驚醒
‘日子過得又苦又累, 我心裡反倒踏實了’

as well as the quote printed on the cover of the orientation booklet
“Twenty years from now you will be more disapopinted by the things you didn’t do than by the ones you did. So sail away from the safe harbor. explore. dream

conclusion:
should stop thinking how to minimize my workload and pressure in MIT (i.e. hea盡)
instead, should be fully ready to put my ambition into action …
embrace opportunities of all kinds, treasure each millisecond,
meet a lot of amazing geeks/nerds (but not be them @_@)..

may passion and diligence brim over my fleeting 4-year experience,
and ignite my potential to the fullest.
是甦醒的時候了!!
以全職讀書的名義, 以探索的名義, make them the best years of my life!

苦悶

苦悶真是愈看愈驚心動魄, 因為生活的意義, 在苦悶時愈想探求愈易走火入魔, 不如先平心正氣, 把”苦”, “悶” 二者拆開, 分頭對付. 捱一下悶, 吃多點苦, 或許就會找到病源, 學奧巴馬, 改變, 改變不了, 失去改變的自由, 那倒不如降低要求, 減低代價, 一無所求故一無所懼, 天之大, 不只一種生活模式, 一種生存方法. 打機為什麼刺激, 就是有了挑戰, 向苦悶挑戰, 何嘗不是樂趣?

__
活著” 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就是忍耐:對所有逆境苦難,包括最殘酷的,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高興地、愉快地去嘗試克服、度過它。”
–余華

《活著》同  《駱駝祥子》 兩書文筆簡潔, 夾雜方言白話,
所以睇《活著》都令我成日聯想起《駱駝祥子》
而且內容亦都差唔多, 講述主人翁進城後捲進種種風波
一個被國民黨捉去做壯丁, 一個比軍閥迫當苦力,
其後二人都承受左一次又一次巨大既苦難
但結果又好唔同, 一個成為走上了末路既行屍走肉,
而一個卻可以反樸歸真, 與老牛共度殘生, 正體現左作者係書背所寫既
“絕望的不存在, 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而不是活著以外的其他東西”
作者/主人翁對命運逆來順受,不自悲,不磋嘆的態度就同《駱駝祥子》既主旨剛剛相反左
前者講述人與運既友情, 而後者卻係對被命運擺佈既控訴…
30年代同90年代既作品, 竟然有咁既異同, 真有趣~
(如果我IB 咁寫實囉1,1,1,1,1 都似 XD)
其實不看也罷, 但如果書展有discount的話, 大家可以一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