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商近年不斷推出極不人道的「納米樓」,面積僅有一個停車位般大。所謂「studio」單位,意思就是床一邊是馬桶,床另一邊就是洗衣機。所謂「煮食空間」,即一個電磁爐加一個蚊型雪櫃。所謂「衣櫃」,就是一個最多可放置幾件大衣的櫃子。為了減省空間,洗手盤乾脆就放在企缸入面,乾濕廁所合一。看看人家芬蘭瑞典的監獄比我城的住宅更為寬闊豪華,可謂悲哀至極。
可惜,在瘋狂的樓市下各種奇形怪狀的住宅產品都有價有市,也同時出現了很多「蝸居」的by products。
1)迷你倉/boxful — 在歐美,雜物放在車房/basement/閣樓就可以了。在蝸居,冬季和夏季的衣服大概也要分開存取。
2) 可變身/對摺/多用途/小巧的傢俱 — 就好似周星馳入面d發明咁,好多機關(睇落係一隻鞋,其實一個風筒咁樣嘅設計 XD)例如,必備梳化床、吃飯先會反出嚟嘅飯檯、可以用嚟放埋吸塵機嘅凳、連天皇按摩椅都要出小巧迷你型嚟cater返呢d flat size。
3)以升高地台、小閣樓(如樓底高),窗台用盡每一寸空間,包括平面area以及airspace。例如窗台用嚟做書檯或床嘅一部分。
4) party room / coffee shop / 會所function room – 依家越來越多party room 可供租借, 咁都冇辦法,150呎嘅屋又點可以邀請朋友嚟開party?! 開張麻將檯都冇位啦 /_\
5) 小朋友 室內playroom / 小朋友親子遊樂場餐廳 – 屋企連比小朋友爬嚟爬去嘅地方都冇。市面上就開始湧現呢d 大面積嘅小朋友playroom。以我所知,租金便宜嘅石門就有好多啦。(咁多小朋友玩係唔衛生架啦,咁冇辦法啦)
6) 自助洗衣店 – 冇洗衣機冇位曬衣服,自助洗衣店成為好多劏房戶/納米樓業主嘅蒲點。
其實面對住樓價 & 租金高企 (both 住宅和商業地產),香港都開始有好多co-living space / co-working space / co-retail space (格仔舖) 嘅出現。美其言就係有community呀,synergy呀,其實咪又係因為太貴租😅
co-retail space 突破盲腸 bubu